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建设方案

粮食是我国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,确保粮食安全是党中央、国务院“六保”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,是“六稳”工作的着力点。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,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。近年来,为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,防止“非粮化”,国家多次出台文件,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制。2020年9月10日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坚决制止耕地“非农化”行为的通知》,提出耕地保护“六个严禁”。2020年11月4日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防止耕地“非粮化”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》,要求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“非粮化”,切实稳定粮食生产,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。2023年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》提出,要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。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,明确利用优先序,加强动态监测,有序开展试点。这表明,耕地上可以种什么,不可以种什么,将逐步建立管控机制,严格管控。

耕地种植用途管控主要任务是分类摸清耕地、永久基本农田、高标准农田上的农作物种植结构;探索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的途径、机制和制度,确保耕地优先用于粮食生产;及时整改、坚决整治不符合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更求的“非农化”、“非粮化”行为,构建高效,有序、合理的耕地利用结构,夯实粮食生产的耕地基础,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。

以耕地、永久基本农田、高标准农田等工作底图为基础,在基于中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解析得出耕地范围内作物种植分布、疑似撂荒、疑似非粮化等情况。开展耕地用途遥感监测形成耕地用途“一张图”,基本摸清耕地范围、永久基本农田范围、高标准农田等范围内疑似非农化、撂荒地等疑似问题图斑,分析疑似问题图斑所占面积比例。再结合现有对耕地、永久基本农田、高标准农田等政策要求的保护要求开展后期常态化的监测,掌握耕地资源的用途,为后续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。